現金增資是企業很常見的籌措資金的方式之一,大家也很常聽到某某股票要增資準備抽股票這類的新聞,剛好老爹的公司最近也宣布要現金增資,身為一份子發現到很多是以往在新聞上不會注意到的眉角,這也是這次真正參與企業增資的一整個過程才能體會以及注意到的事。
文章目錄
什麼是現金增資?以及增資的對象
現金增資Follow on Public Offer(FPO),指的是公司在上市上櫃之後再度發行新的股票,無論是美股、台股甚至各國家股票市場裡都是很常見的籌措資金的方式之一。
因為是發行新股票到公開市場,所以無論是誰都有權利參與是否要購買這家公司的增資計畫,當然發行的價格一定比現在的股價還要低,這樣才有價差來吸引投資者參與,主要提供給以下幾種參與:
原股東
若是原本就已經有該公司的股票的股東,則企業在增資的時候會有75%~80%股數分配給原股東,這部分只要在認股基準日前都沒有賣出就可以享受增資後額外給的股數,同樣的在基準日前買進的也同樣能獲得增資的新股,一般來說會以每1000股可獲得xx零股的方式來公告。
企業內部員工
另外,依照公司法第267條「公司發行新股時,除經目的事業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外,應保留發行新股總數10%~15%之股份由公司員工承購」,所以內部員工可以不經由抽籤而直接購買,當然員工可購買多少新股也是會按照年資以及職等來做分費。
本篇文章後半段會以企業內部員工這部分再特別說明,這也是大家比較少實際接觸的流程。
一般投資者抽籤
如果你非內部員工也非原股東,但你也想參與的話,剩餘的大約10%的新股數量,會保留至最後提供給一般投資人可以進行購買,但因為上面提到的價差會吸引很多人想要參與,不可能每個人都會分配到,這也就是新聞上常常聽到的抽籤。
現金增資目的
台灣主管機關有明訂,企業在進行增資時,要在增資計畫書中公告本次現金增資的目的。
而針對不同的增資目的隱藏的消息,各位投資朋友可以靜下心好好思考這三種現金增資目的究竟是好是壞?以及如何參與風險較小。
充實營運資金
企業目前整體獲利不錯且穩定成長,但為了某些原因需要充實營運資金而現金增資來跟投資人要錢,例如蓋新廠房增加生產線等,一般投資者會認為對企業是一項好的發展。
例如2020年特斯拉(NASDAQ: TSLA)在股價不斷創新高時進行現金增資,雖然當初看起來當下不是很缺現金,但企業想趁著股價高漲時進行增資以預防往後的汽車生產線所需要的龐大資金做準備,這部分投資人就會比較買單。
但也有一些小型不肖企業,資本額不大但藉由炒股將股價拉抬起來後進行現金增資撈錢,這種情況則投資人要好好思考是否應該進行投資,非常有可能因為發行新股造成股本稀釋,獲利跟不上導致股價大跌。
改善財務結構
改善財務結構的話是一個比較中性的詞語,因為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會比較傾向與銀行進行貸款,大一點的企業則可以向多家銀行進行聯貸,甚至也可以發行公司債來與投資者借錢,但台灣企業還是習慣與銀行借款為主,現金增資為輔。
公司法也有規定,若是增資計畫書說明的理由是改善財務結構,財務報表要交監察人查核後提請股東會決議,這個目的算是不好也不壞,當然投資人也比較難判斷風險高或低。
償還銀行借款
若提報的現金增資理由是為了償還債務,那就可能不太好了,代表著企業由於先前與銀行借貸過多,目前無法按時依照當初借款計畫進行償還,必須要透過現金增資的方式來與市場籌措資金,這時候的增資對投資者來說風險就會比較高,必須要有很不錯的經營團隊來度過這一次的風波。
現金增資方式與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現金增資主要有兩種方式,分別為稀釋股權與非稀釋股權:
稀釋股權(Diluted)
企業額外發行新股給一般投資者,因為公司資本總價值不變但流通的股數變多,導致每股價值下降,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EPS) 就會降低,所以會導致股價依照發行新股的比例下跌。
因應這種狀況,企業本身如果之後的營運賺錢能力維持不變或是衰退,則每股盈餘會大幅減少,股價勢必會持續下跌。
非稀釋股權(Non-Diluted)
企業出售的股份不是新發行的,而是將公司內部(如董事會與大股東…等)持有的股份,撥出來提供給一般民眾購買。
這部分以目前市場上以比例來看較少見,通常也是因為特殊需要而進行,例如一些大股東或派系爭奪之類的內部問題。
現金增資注意事項(企業內部員工)
如果你是原本股東的話,就等著生效日到了就會撥入等比例的股數進你的戶頭了,如果你是等著抽籤的話就要記得在登記的時間內去你的券商申請抽籤,並且交割帳戶也要準備足夠的錢來做預扣款,如果沒抽到也不過損失手續費而已。
本篇會將公企業內部員工特別拉出來講,因為要遇到自己的公司現金增資的機會也是很難得,其中的眉角也是需要注意:
流程
以老爹目前這間企業為例子,各家企業細部流程略有不同,但大致流程其實差異不大,不過有時公佈一直到完成增資的過程非常快速,可能1個月就要完成,所以每個流程都是非常緊急,而主要流程如下:
時間 | 作業項目 | 執行事項 | 注意事項 |
1~2天 | 佈達員工認購資格與名單 | 人資會根據員工資歷以及職稱高低,由主管布達給每位員工最多可購買股數量 | |
1週 | 調查獲配員工基本資料及集保證券戶、認購意願 | 如果原本沒有證券戶的員工,公司協助與配合的銀行券商進行最速件申辦 | 一到兩天即可完成證券戶的申辦 |
1天 | 召開說明會 | 與所有員工講解增資原因以及各個時程需要完成的事項 | |
2週 | 開放員工貸款 | 配合銀行貸款利息不會太差,例如前3個月0.25%之後為2% | 貸款金額專款專用只能在此次增資上使用 |
1週 | 繳款書發放與繳款 | 想要申購的股數金額進行繳納 | 1. 可利用ATM繳費功能,免手續費 2.若是繳納金額超過允許申購的數量,此次增資會被強制取消 |
1天 | 股票掛牌交易 | 股票於當日撥入員工集保帳戶,可逕自交易 | 具內部人身分需注意一天不能賣超過10張 |
上面流程基本上就照著走就不會有問題,但要注意的是繳款時有些人會使用不同帳戶分批繳款,要記得總金額要對才能正確申購。
貸款的部分,有人會認為利息便宜而想要貸款作為其他用途,但銀行方面也已經早就想好了,貸款的最高金額就只能是你能認購的金額,並且轉款專用也只能用於這次的現金增資專案上面,所以想貪圖小聰明的人就死心吧。
課稅
課稅的部分比較複雜,比較少人關心這個但其實也是蠻重要的一件事,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法令怎麼規定:
依公司法第267條規定保留部分股份由員工認購,員工依認股計畫認購公司新發行股票者,可處分日標的股票之時價超過認購價格之差額部分,核屬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10類規定之其他所得,應計入可處分年度員工之所得額,由公司依同法第89條第3項規定,列單申報主管稽徵機關及填發免扣繳憑單,依法課徵員工所得稅。員工認購價格超過可處分日標的股票之時價者,其所得以0計算。

從上面例子可以知道,無論你是否當天賣出,公司都會以當天收盤價格與增資發行價格的價差來當作你這筆的所得進行申報。
延緩課稅
但有些人就不服氣,買進這間企業的股票為的就是長期持有,既然沒賣出怎麼可以先給我課稅。
因此政府針對這個有特別法規來進行延緩課稅,依據產業創新條例 第 19-1 條&個人或公司適用產業創新條例延緩繳稅及緩課所得稅辦法第6條都有針對延緩課稅做訂定,並且可延緩課稅最長5年。
法規內容描述太複雜,這裡同樣以範例來做解釋。

這邊要注意以下幾點
延課時間點 | 作法 | 課稅標準 | 範例 |
前兩年 | 股票由公司保管,不可自行賣出股票 | 以離職日股價與申購價差額做為所得報稅 | 申購價:50元購買一張。 離職日收盤價:90元。 差額:(90-50=40)*1000股=40,000元。 |
後三年 | 股票可自行賣出 | 若股價高於交付日價格 可擇一選擇當天收盤價或是交付日收盤價作為差額所得報稅 (節稅來看,選擇交付日價格較好) | 申購價:50元購買一張。 交付日收盤價:80元。 賣出日收盤價:100元。 選擇交付日差額:(80-50=30)*1000股=30,000元。 |
後三年 | 股票可自行賣出 | 若股價低於交付日價格但高於申購價 以當天收盤價作為差額所得報稅 | 申購價:50元購買一張。 交付日收盤價:80元。 賣出日收盤價:60元。 選擇當日收盤差額:(80-60=20)*1000股=20,000元。 |
後三年 | 股票可自行賣出 | 若股價低於申購價 不須繳稅 | 申購價:50元購買一張。 交付日收盤價:80元。 賣出日收盤價:40元。 不須繳稅 |
延緩課稅優點
- 不用在交付年度立即課稅
- 在後三年的緩課期間可隨時放棄緩課,以交付日或放棄緩課日股價作為計稅
- 緩課期間股利照領
小結論:政府與企業都鼓勵長期持有股票,因此申請延緩課稅方案的話可自行選擇課稅價格標準,對投資人是一種誘因。
投資人如何判斷要不要申請緩課呢?建議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想要賺短期價差或企業前景不明(例如,前面提到申請現金增資是以償還銀行借款為目的),如果是就不建議申請延緩課稅,畢竟要被綁住2年無法買賣風險是比較大。
內部人是什麼?有什麼限制
內部人指的是副總級以上及財務、會計主管,因為這種等級職位如果要出售股票需要向證交所進行公告,這也是為了保障股東權益避免提早知曉公司財務狀況的人可以內線交易。
在現金增資之後,取得股票的這些內部人也有比較嚴格的賣出條件,尤其是交付日當天就想賣掉的話:
- 檢視股票交付日前是否有該公司股票?包含本人與配偶、子女。
- YES,則要檢視是否為交付日前6個月購買?
- YES,不可售出。No,可售出(但限制每日不能賣超過10張且賣出後6個月不能再買入)
總結
企業現金增資就是企業向投資者籌錢的一種方法,在我們選擇是否要參與的同時可以仔細看看企業的公告,確認好本次增資的目的,並且搭配企業的財報與營運狀況來確認是否要馬上賣掉或是長期持有。
由其是內部員工比一般投資者更能體會目前企業營運狀況是否有異狀,這也是一種優勢,如果能在比較低的價位取得該企業的股票,對於長期持有讓投資人與企業一同成長並賺取資本利得,我想這種雙贏的局面才是大家所樂見的。
延伸閱讀
家庭理財很困擾?出國旅遊沒排到預算?只要兩週建立長期財務安全網
一家四口小資家庭養小孩存不到錢?只要這三個存錢步驟,每年可以多存這麼多…
分享你的看法
你們對於有什麼想法與心得呢?
請務必追蹤FB粉絲專頁與Instagram一起來討論,才會第一時間獲得最新優惠與文章。
這篇文章有幫助的話請分享給朋友,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